TPABDFN 是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新型红光发射分子,其固态发射波长大于 600 nm,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并展现出在光电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以下是关于 TPABDFN 的详细介绍:
一、分子结构与特性
分子结构:TPABDFN 由三苯胺(电子给体)和苯并双呋喃二酮氮杂环(电子受体)构成 D-A 型共轭体系。
AIE 特性:该材料在固态下表现出显著的红光发射(>600 nm)和高荧光量子产率,克服了传统聚集导致荧光猝灭(ACQ)材料的局限。
光谱数据:在固态下,吸收波长为 250 nm-320 nm,发射波长为 800 nm;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吸收波长为 350 nm,发射波长为 710 nm。、
结构式:
二、合成方法
TPABDFN 的合成主要通过多步有机反应实现,包括偶联、环化等步骤。这些反应需要精确的条件控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性能。
三、应用领域
光电领域:
OLED:TPABDFN 作为红光发射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具有潜在应用。其高荧光量子产率和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有助于提高 OLED 的发光效率和色彩纯度。
太阳能电池:在太阳能电池中,TPABDFN 可以作为电子传输层或空穴阻挡层,优化光电转换性能。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成像:TPABDFN 可以与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SMA)等聚合物形成荧光纳米粒子,这些纳米粒子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们可以用于深层组织成像,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疾病诊断:TPABDFN 的近红外发射特性使其在疾病诊断中具有巨大潜力。
四、研究进展
荧光纳米粒子制备:研究人员利用 TPABDFN 和与其光谱匹配的 TPE-Me 作为给体,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原理制备了高亮近红外荧光纳米粒子。这些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能够对 HepG2 细胞的细胞质进行被动靶向成像。
新型荧光传感器:基于 TPABDFN 的近红外 AIE 特性,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型荧光传感器,用于灵敏检测肾损伤标志物 Cys C。该传感器结合了木瓜蛋白酶-Cys C 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以及荧光传感器高灵敏度、低成本、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于我们:
陕西星贝爱科生物科技经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合成磷脂、高分子聚乙二醇衍生物、嵌段共聚物、磁性纳米颗粒、纳米金及纳米金棒、近红外荧光染料、活性荧光染料、荧光标记物、蛋白交联剂、小分子PEG衍生物、点击化学产品、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衍生物、大环配体类、荧光量子点、透明质酸衍生物、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富勒烯,二氧化硅及介孔二氧化硅,聚合物微球,近红外荧光染料,聚苯乙烯微球,上转换纳米发光颗粒,MRI核磁造影产品,荧光蛋白及荧光探针等等。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
同系列:
CAS:1378502-33-0
1-(4-溴苯基)-2,2-二(4-甲氧基苯基)-1-苯乙烯
1-(4-Bromophenyl)-2,2-bis(4-methoxyphenyl)-1-phenylethene
[1,1-二(4-溴苯基)-2,2-二(4-羟基苯基)]乙烯
CAS号:2029185-29-1 英文名称:4,4'-(2,2-bis(4-bromophenyl)ethene-1,1-diyl)diphenol
CAS:608129-43-7;四[4-(4'-氰基苯基)苯基]乙烯;TCBPE;分子式:C54H32N4
tetrakis[4-(4'-cyanophenyl)phenyl]ethene
TPE-DOH ,68578-79-0
TPE-TOH ,CAS:119301-59-6,分子式:C26H20O4; 1,1,2,2-四羟基基四苯乙烯;1,1,2,2-四(4-羟基基苯)乙烯
1,1,2,2-tetrakis(4-hydroxyphenyl)ethylene
CAS:76115-06-5;4-(1,2,2-三苯乙烯基)苯酚
4-(1,2,2-triphenylethenyl)-phenol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