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手机版
移动端访问更便捷【会议回顾】分论坛五:分子互作技术论坛
2025年07月22日 09:20:36
来源:Ky开元集团 点击量:480

第十五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技术发展研讨会主要围绕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技术开放共享机制和关键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智能化管理、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前沿技术和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025年7月8日—11日,第十五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技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 “加强生命科学仪器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开创平台技术共享新模态”,主要围绕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技术开放共享机制和关键技术创新、公共平台智能化管理、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前沿技术和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论坛第一单元
论坛第一单元由清华大学常卿博士主持。深圳大学邵永红教授讲述了针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的局限性,团队自主研发的SPR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技术三大突破:波长型SPRi、相位型SPRi以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主动增强型SPRi,同时还分享了SPR技术仪器化的最新进展。浙江大学马光中研究员介绍了一种基于SPR显微镜的纳米塑料检测新方法,并进一步展示其在实时观测纳米塑料与活细胞动态结合过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利用SPR非标记、高灵敏度的成像优势,克服了传统荧光标记导致表面性质失真的局限,为纳米塑料原位表征提供理想解决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欧惠超高级工程师探讨了芯片成本与性能优化对SPR仪器使用率的影响,介绍了团队在SPR芯片制备方面的工作,并分享了Biacore 3000、T200及8K仪器的运行维护经验与故障解决案例。NanoTemper张玺博士分享了光谱位移技术在片段化合物筛选及PROTAC三元互作表征中的应用案例。该技术基于溶液荧光信号变化直接测定亲和力,8分钟完成1536孔板超高通量筛选,适用于小分子、共价结合及多元互作样品。

论坛第二单元
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欧惠超高级工程师主持。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罗昭锋正高级工程师介绍了通过改造高通量测序仪硬件开发的超高通量分析平台,该技术突破传统通量限制,单次实验可完成数千万对分子互作并行检测,已应用于核酸适配体筛选,未来将拓展至核酸药物开发及AI功能预测领域。北京大学王倩副主任技师讲述了团队开发了一种融合微阵列芯片与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SPRi)的高通量分子结合筛选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平台成功用于筛选抗体与抗原、蛋白与小分子配体间的结合特性,单次实验可同时分析≥5000个相互作用对,亲和力检测范围达10-3–10-11 M。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兰姝珏高级工程师介绍了中心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的总体功能,详述了基于分子互作技术的高通量药物筛选体系,并通过案例分享三种筛选体系的特点。极瞳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俞枋博士提出国产SPR技术的创新路径,通过攻克微流控系统、光学设计及表面化学三大核心技术,构建"仪器-试剂-芯片"生态闭环,实现与国际顶尖技术并跑。

论坛第三单元
论坛第三单元由北京大学副主任技师王倩主持。四川大学戚世乾教授报道了分辨率达3.2 Å的人源C9ORF72-SMCR8-WDR4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揭示其作为Rab8a/Rab11a的GTP酶激活蛋白(GAP)抑制初级纤毛生成,为C9orf72缺失所致ALS/FTD疾病机制提供新见解。清华大学常卿博士阐述了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如何通过沉降行为分析蛋白质-核酸/小分子配体互作亲和力、复合物组装状态及动力学特性,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和生物药物质控中的应用价值。北京大学王静副研究员介绍了基于分子互作技术搭建的纳米药物研究平台,阐明纳米载体在生物体内的递送机制与化学生物学特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西北工业大学韩鸽助理研究员探讨了RNA动态构象设计(特别是碱基配对滑移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发瞬态构象RNA设计对理解RNA功能的重要性。赛多利斯莱珀思(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陈涛博士介绍了新一代Octet®超灵敏分子互作分析仪,基于生物层干涉技术(BLI)实现快速、非标记的动力学检测,灵敏度显著提升。

论坛第四单元
论坛第四单元由清华大学常卿高级工程师主持。浙江大学马骋高级实验师探讨了优质蛋白样品对SPR、ITC等分子互作检测成功率的影响,并分享不同技术(如MST/FCS)对样品需求的优化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林德立中级实验师分享SPR/BLI与质谱联用策略,整合动力学分析与高通量筛选优势,建立从互作分子发现到精细定量的研究体系,为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微生物或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药物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数据支撑。清华大学杨姊工程师介绍了基于国产SPR技术构建的跨尺度分子垂钓平台,实现了从大分子(如蛋白质、抗体)到小分子(如化合物、代谢物)的广谱检测。在药物筛选、新靶点发现等应用领域,该平台展现出优异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张峥工程师通过核酸适体-蛋白/小分子互作案例,解析SPR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如固定蛋白失效、配体不可再生等)及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2024年度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出炉,广元市科技创新指标获评“优秀”等级。2025-07-22 15:33:39
-
日前,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2025年度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对2025年度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科研设施改善(...2025-07-22 15:18:20
-
江西省严厉遏制和打击政府采购领域供应商串通投标行为,明确规定了属于投标(响应)无效的具体情形,为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的公平公正,保障公...2025-07-22 15:08:04
-
这是我国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共63个试点项目入选,包括13个城市、22个行业和28个企业可信数据空间。2025-07-22 15:04:33
-
年均增速5.7% 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3987.1亿元
在全球知识产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正逐步从技术引进大国向创新输出强国迈进。2025-07-22 14:31:15 -
近日,桂林医科大学委托广西城建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就“公共卫生学院2025年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项目编号GXZC202...2025-07-22 14:15: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