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8年

13914080096

二氧化碳培养摇床

参   考   价: 39800

订  货  量: ≥1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产品型号HZQ-F

品       牌

厂商性质生产商

所  在  地苏州市

更新时间:2025-06-27 10:01:59浏览次数:6207次

联系我时,请告知来自 Ky开元集团
HZQ-F二氧化碳培养摇床是一款将二氧化碳培养箱和摇床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恒温培养设备,其*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可以精确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箱体内温度,观察效果准确直观,操作极为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医学研究等领域。

一、HZQ-F二氧化碳培养摇床技术特点:

HZQ-F二氧化碳培养摇床又名CO2振荡培养箱,是我公司在12年专业生物培养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款恒温培养摇床。本机内胆采用优质430不锈钢电抛光处理,外壳采用电解镀锌板表面喷涂成,美观大方。其*的微电脑控制系统,控温准确直观,操作极为方便。CO2恒温摇床,专为悬浮细胞培养设计,以CO2培养箱的高标准制造,与同类产品相比箱体密封性更佳,温度与CO2浓度的控制更为精准稳定,而且可以将CO2消耗量控制到zui低,大量减低使用成本。偏心轴驱动摇床,无刷直流电机不发热,使摇床在运行时对培养环境的影响降至zui低,精确的PID温度控制器在箱体内提供温和的热对流环境,从而实现出色的恒温控制。本产品工艺及技术在国内都占地位,国外同等配置的产品价值在几万欧元,因而本产品还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二、HZQ-F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HZQ-F

有效容积

253L

显示方式

LCD液晶显示

温度范围

RT+5-60

温度传感器

PT1000

温控精度

±0.1℃

温度均匀性(at 37℃)

±0.5℃

CO2浓度范围

0~20%

CO2控制精度

5%时,±0.1%

CO2传感器

IR芬兰进口红外传感器

CO2报警

±0.1%(可调整)

CO2进气过滤效率

99.997%

CO2开门恢复时间

约1%/min

外型尺寸(含突起部分)

1200*8237*750mm

内腔尺寸(W*D*H)

760*555*600mm

托盘尺寸(W*D)

680*485mm

装瓶容量(个)

1000ml*12

电机功率

200W

转速范围

40~200rpm

定时范围

0~9999min

振幅

24mm

内胆结构

全圆弧

内胆材质

430优质不锈钢电抛光处理

外壳材质

电解镀锌板粉末喷涂

电源电压

220V 50HZ/60HZ

HEPA在线过滤

灭菌方式

紫外灭菌,可对腔内空气进行灭菌

其它功能

本机具有智能声光报警功能;温度偏差报警;CO2浓度偏差报警等功能;微电脑控制,轻触膜开关设定,液晶显示,操作简单方便;可选配RS485/232通讯接口


二氧化碳培养摇床的使用技巧:  

一、准备工作与安装  

1.环境要求  

选择一个温度稳定、无振动、远离直射阳光和热源的地方放置。  

确保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通风散热,同时便于操作和维护。  

2.电源连接  

确认电源电压与设备要求相符,并使用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  

避免与其他大功率电器共用同一电路,以防电压波动影响设备性能。  

3.水平调整  

使用水平仪检查设备是否水平放置,必要时调整支撑脚以确保稳定性。  

不平稳的放置可能导致设备运行时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影响实验结果。  

二、操作步骤  

1.加水与预热  

根据设备说明书加入适量的水溶液至水箱内,确保水位覆盖加热器。  

开启电源开关,设置所需的温度参数,并等待水温达到设定值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样品装载  

将需要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样本置于专用的培养瓶或培养皿中。  

确保样本均匀分布且装液量适中,避免溢出或飞溅。  

使用无菌技术操作以避免污染。  

3.设置参数  

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振荡速度、时间以及其他相关参数(如CO?浓度)。  

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建议从较低的振荡速度开始尝试,逐渐增加直至找到最佳条件。  

4.启动程序  

确认所有设置无误后按下启动按钮开始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样本状态及仪器运行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并检查原因。  

三、维护与保养  

1.定期清洁  

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室内表面及内部组件上的残留物。  

使用温和清洁剂擦拭外壳部分,切勿让水分渗入电子元件区域。  

清洗时务必断开电源并等待设备完全冷却后再进行。  

2.校准检查  

定期对温度传感器、湿度计等关键部件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精度。  

如果发现任何故障迹象(如读数不准、响应迟缓等),应尽快联系厂家维修服务。  

3.润滑保养  

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对轴承部位施加适量润滑油以减少磨损。  

注意不要过量加油以免造成堵塞或其他问题。  

4.记录保存  

建立详细的使用日志记录每次实验的具体条件、结果及任何观察到的现象。  

这有助于追踪潜在问题并优化后续实验方案。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