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铆钉杆部拉伸试验规范:万能拉力试验机的操作与数据记录指南

来源: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22日 10:31  

在现代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中,铆钉作为重要的连接元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铆钉杆部的抗拉性能是评价其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科学的拉伸测试可以准确评估铆钉在受力状态下的表现。

image.png 

科准测控小编特别整理了铆钉杆部拉伸性能测试的完整方法,包括测试原理、执行标准、所需仪器以及详细操作流程,帮助相关企业和检测机构规范测试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将系统介绍这一重要测试方法的各个环节,为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一、测试原理

铆钉杆部拉伸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轴向施加拉伸力,测量铆钉杆部在逐渐增加的载荷下直至断裂的力学性能。测试过程中,楔形夹具牢固夹持铆钉杆部两端,以恒定的速率施加拉伸力,通过记录最大拉力和断裂位置来评估铆钉的抗拉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

抗拉强度是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最大能力,计算公式为:

抗拉强度(MPa) = 最大拉力(N) / 原始横截面积(mm?)

合格的铆钉试样应在杆部中间区域发生断裂,这表明材料性能均匀且夹持方法正确。若断裂发生在夹持部位附近,则可能是由于应力集中或夹持不当导致,此类结果通常被视为无效。

 

二、执行标准

本测试方法主要依据以下国家标准:

GB/T 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 228.1《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标准要求包括:

试样应选取无表面缺陷的完整铆钉

精确测量杆部直径并计算原始横截面积

试验速度控制在5-10mm/min范围内

断裂位置应在杆部中间2/3区域内

试验结果应包含最大拉力和抗拉强度值

 

三、测试设备

1、万能拉力试验机

image.png 

2、楔形夹具

image.png 

专用楔形夹具,确保轴向对中

夹持面应具有足够摩擦力,防止试样打滑

夹持长度应适当,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3、辅助工具

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精度0.01mm)

试样标记工具

 

四、测试流程

步骤一试样准备

选择表面无缺陷、无变形、无锈蚀的铆钉

用游标卡尺在杆部不同位置测量直径(至少3处),取平均值计算横截面积

标记杆部中间区域(用于评估断裂位置)

步骤二、设备准备

检查拉力试验机状态,进行零点校准

选择合适的载荷量程

安装楔形夹具,确保对中良好

设置试验速度为5-10mm/min(通常选择5mm/min)

步骤三、装夹试样

将铆钉杆部垂直放入楔形夹具中

确保夹持对称,杆部轴线与拉力方向一致

适度拧紧夹具,既要防止打滑又要避免过早损伤试样

步骤四、进行测试

启动试验机,开始施加拉伸载荷

观察试样变形过程,确保无异常打滑或偏载

image.png 

持续加载直至试样断裂

记录最大拉力值(Fm)

步骤五、结果评估

检查断裂位置是否在标记的中间区域

计算抗拉强度:Rm = Fm / S0(S0为原始横截面积)

如断裂发生在夹持部位附近,应重新取样测试

对比标准要求,判定是否合格

 

五、注意事项

试样装夹必须保证轴向对中,避免偏心加载

试验速度应严格控制,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强度偏高

夹具夹持力要适当,过大会导致试样提前损伤

直径测量要精确,横截面积误差会直接影响强度计算结果

试验环境应保持室温(23±5℃),避免温度影响

对于高强度铆钉,建议使用引伸计测量变形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有关于铆钉杆部拉伸性能测试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铆钉杆部拉伸性能测试方法、测试视频和测试规范,铸铁的拉压性能和铸铁拉伸与压缩的屈服极限,万能材料试验机规格型号、使用说明、操作规程、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和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操作视频、使用方法、和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材料拉力试验机误差范围,维修视频教程,加温炉、曲线图、维修方法和操作视频等问题,欢迎您关注我们,也可以给我们私信和留言,科准测控技术团队,为您免费解答!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