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操作使用>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润滑脂万次剪切测定仪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北京旭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21日 10:18  
  润滑脂万次剪切测定仪是模拟润滑脂在实际工况中长期承受剪切作用的专用设备,用于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抗剪切能力及长期润滑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从仪器设计、测试条件、样品特性及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仪器设计与结构因素
  1. 剪切模式与力学模拟
  仪器的剪切模式(如旋转剪切、往复剪切或锥板式剪切)直接影响测试结果。旋转剪切更接近轴承的实际工况,而往复剪切适用于模拟线性运动部件。不同模式的应力分布差异可能导致润滑脂结构破坏程度不同。
  - 关键点: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剪切模式,例如滚动轴承宜采用旋转剪切模拟。
  2. 剪切速率与频率
  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的剪切次数)和频率(循环周期)决定润滑脂承受的机械负荷强度。高剪切速率会加速稠化剂纤维结构的断裂,导致油分离加剧;低速率则可能延长测试时间,影响效率。
  - 典型问题:速率过高可能掩盖润滑脂的渐进衰变过程,速率过低则难以模拟高负荷工况。
  3. 接触界面材料与表面粗糙度
  剪切部件(如转子、轴承钢球)的材料特性(硬度、表面能)和粗糙度会影响润滑脂的摩擦与磨损行为。例如,高硬度金属表面可能加速稠化剂的磨耗,而表面划痕可能诱发局部应力集中。
  - 解决方案:采用与实际工况相同的材料(如GCr15轴承钢)并控制表面粗糙度(Ra 0.2-0.8 μm)。
  二、测试条件控制
  1. 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润滑脂流变特性的关键因素。高温会降低稠化剂的屈服应力,加速油分离;低温则可能导致脂硬化,增加剪切阻力。
  - 典型现象:锂基脂在100℃以上易发生皂纤维热降解,而低温下可能因析油量不足导致测试误差。
  2. 压力与载荷
  法向压力(垂直于剪切方向的载荷)影响润滑脂的挤出效应。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脂从接触区挤出,改变实际参与剪切的脂量;压力过小则无法模拟实际工况的挤压效应。
  - 控制方法:需根据NLGI等级设定载荷(如2级脂常用1-2 MPa压力)。
  3. 环境介质
  测试环境中的湿度、氧气浓度及腐蚀性气体(如H?S)可能加速润滑脂氧化或腐蚀。例如,锂基脂在潮湿环境中易吸水软化,导致抗剪性能下降。
  - 应对措施: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恒温恒湿箱辅助测试。
  三、润滑脂样品特性
  1. 基础油类型
  基础油的黏度、挥发性及极性直接影响润滑脂的剪切稳定性。高黏度基础油(如PAO)可增强内聚力,但挥发性高的矿物油在高温剪切中易流失。
  - 案例对比:酯类油因极性强,与稠化剂结合更牢固,抗剪性能优于低黏度矿物油。
  2. 稠化剂种类与含量
  稠化剂(如金属皂、有机胶体)的结构决定了润滑脂的触变特性。锂基脂因皂纤维网络致密,抗剪性优于钠基脂;而有机胶体(如脲类)在长期剪切中易发生解构。
  - 优化方向:复合稠化剂(如锂-钙混合皂)可平衡高温稳定性与剪切恢复能力。
  3. 添加剂配伍性
  抗氧剂、防锈剂等添加剂可能影响润滑脂的剪切稳定性。例如,极性添加剂(如ZDDP)可能削弱皂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结构松弛。
  - 注意事项:需评估添加剂与稠化剂的相容性,避免过度降低脂的机械稳定性。
  四、操作与数据处理
  1. 样品装填均匀性
  装填时若存在气泡或密度不均,会导致局部剪切力分布异常。例如,气泡聚集区域可能提前发生油分离,误导整体性能评价。
  - 规范操作:采用真空脱气处理并分层压实装样。
  2. 测试周期与停机间隔
  万次剪切测试中,连续运行可能导致摩擦副过热或脂累积损伤。适当设置间歇停机(如每千次冷却至室温)可模拟实际启停工况,但需平衡测试效率。
  - 争议点:间歇停机可能掩盖持续剪切下的疲劳失效机制。
  3. 数据采样与分析
  实时监测参数(如扭矩、温度、析油量)的采样频率需足够高,以捕捉关键衰变节点。例如,锂基脂的剪切安定性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衰减,随后趋于平稳。
  - 分析方法:采用动态黏度模型(如Herschel-Bulkley方程)拟合剪切应力-应变曲线。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