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北京大学第二期体育产业人才研修班正式开班。作为汇聚行业精英、链接产学研资源的平台,本期研修班以“赋能体育产业创新、培育人才”为核心,为参训学员搭建了集知识学习、资源对接、技术体验于一体的成长生态。学员们不仅能依托北大在学术研究、市场资源、产业人脉等方面的深厚积淀,汲取企业发展的“思想能量”,更能通过跨学科课程与实践体验,拓宽行业视野、培养跨界思维,全面提升产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研修班特别设置了健康科技体验环节,让学员亲身体验功能医学创新技术——HRA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生物电检测技术,仅需5分38秒即可完成全身9大系统220多项指标的精准检测,不仅帮助学员快速掌握自身健康状况、筛查早期疾病风险,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科学运动+健康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这正是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跨界联动的生动实践,为学员探索业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教授
体育始终是北大精神中兼具活力与深度的重要载体。”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钱俊伟教授在开班致辞中回顾了北大体育的百年脉络。他强调,此次研修班将课堂从书本延伸至产业一线,把体育领域的企业家与实践者聚集在未名湖畔,既是对“德才均备,体魄健全”传统育人目标的当代诠释,更是学术资源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以学术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以产业实践为学术创新注入现实养分。
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张锐教授
立足国家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张锐教授进一步明确了研修班的定位。她指出,研修班将秉持北大“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理念,打破学科壁垒,把体育科学的严谨性、商业管理的系统性与人文精神的包容性深度融合,最终指向 “解决实际问题” 的核心目标:帮助学员提升破解行业掣肘、攻克产业痛点、化解企业难点的综合能力。“体育产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既需要破解技术瓶颈的‘攻坚力’,也需要锚定方向的‘前瞻力’。”张锐教授鼓励学员以研修为契机,兼顾当下实践与长远布局,在产业变革中把握机遇。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负责人吴定锋副教授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负责人吴定锋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研修班的课程体系与运营模式。他表示,本期课程聚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跨学科融合”两大主线,邀请了体育科学、商业管理、健康产业等领域的专家与教授授课,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商业模式创新、数字体育应用等核心议题。为促进学员间的资源联动,研修班还创新设置了“夜间路演”环节——每晚由学员分享企业案例与合作需求,推动体育产业上下游及关联领域(如健康管理、智能装备等)的协同合作,最终形成“个体成长—企业赋能—产业提质”的良性循环。
除HRA健康风险评估外,北大体科所还引入了多项功能医学技术体验,为学员搭建“健康管理+科学运动”的实践认知平台。其中,ADTS记忆力障碍训练仪应用脑机接口技术,以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力和综合能力等多维度指标提升为训练目标,通过专业智能康复游戏形式进行训练,可有效提高脑电复杂度及近似熵,激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阻止记忆力及脑功能的进一步退化及病变,助力学员在高强度工作中科学调节状态。PMR脉冲磁微循环治疗技术则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为运动损伤康复提供新思路。这些技术体验不仅让学员直观感受健康科技的创新成果,更启发大家思考“体育训练—健康监测—康复干预”的全链条整合路径,为践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积累实践认知。
作为北京大学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期研修班既为体育产业精英提供了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的契机,也搭建了知识共享与跨界合作的长效平台。未来,随着研修成果的落地与学员网络的拓展,必将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