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正置生物显微镜和倒置生物显微镜的区别

来源:北京瑞科中仪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18日 09:28  

结构设计

· 物镜与载物台位置关系

o 正置生物显微镜的物镜位于载物台上方,观察时,物镜自上而下对样品进行观察。这种设计使得显微镜的整体结构较为常规,符合大多数人对传统显微镜的认知。其物镜与载物台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改变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聚焦。

o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物镜则位于载物台下方,从下往上对样品进行观察。这种设计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观察需求,例如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胞等。它打破了传统显微镜的结构布局,使得载物台上方有更开阔的空间,便于放置较大的培养容器。

· 载物台特点

o 正置生物显微镜的载物台通常较小且较为平整,主要用于放置载玻片。载玻片的尺寸相对固定,一般为 75mm×25mm,载物台能够稳定地承载载玻片,并通过移动尺来精确控制载玻片的位置,便于对样品的不同区域进行观察。

o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载物台较大,并且需要具备较好的透光性,因为光线要从载物台下方穿过样品到达物镜。它可以放置培养皿、多孔板等较大的容器,适用于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实时观察。载物台的移动方式也较为灵活,能够满足对不同位置细胞的观察需求。

成像原理

· 光路传播方向

o 正置生物显微镜的光线从载物台下方的光源发出,向上穿过样品,然后经过物镜、目镜,最终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光线的传播路径相对直接,符合传统的光学成像原理。

o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光线同样从光源发出,但由于物镜在载物台下方,光线先向上穿过样品,再经过下方的物镜进行第一次成像,然后经过一系列光学元件和目镜,最终成像供观察者观察。其光路传播方向与正置显微镜相反,这种设计是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结构布局。

· 成像特点

o 正置生物显微镜由于物镜距离样品较近,能够提供较高的放大倍数和较好的分辨率,适用于观察较小的、薄的样品,如组织切片等。在高倍镜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细节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等。

o 倒置生物显微镜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放大倍数,但由于其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在某些情况下,分辨率可能会略低于正置显微镜。不过,它更侧重于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和运动情况等,对于较大范围的细胞群体观察具有优势。

应用场景

· 适用样品类型

o 正置生物显微镜适用于观察各种薄片样品,如组织切片、血涂片、微生物涂片等。这些样品通常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如固定、染色等,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内部结构。例如,在病理诊断中,医生会使用正置生物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细胞。

o 倒置生物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培养中的活细胞。细胞培养通常在培养皿或多孔板中进行,倒置显微镜可以直接对培养容器中的细胞进行观察,无需将细胞取出,从而保证了细胞的生存环境和生理状态。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科研人员经常使用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

· 研究领域

o 正置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教学中应用广泛。在生物学实验中,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组织的切片等;在医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

o 倒置生物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肿瘤学等前沿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肿瘤研究中,科研人员可以使用倒置生物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等行为,为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操作便捷性

· 样品放置难度

o 正置生物显微镜放置样品相对简单,只需将载玻片平稳地放置在载物台上,然后用移动尺固定即可。操作过程直观,容易掌握,适合初学者使用。

o 倒置生物显微镜由于载物台较大且需要放置培养皿等容器,样品放置时需要更加小心,以确保培养容器平稳且不会晃动。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培养容器中的液体溢出,影响观察效果。

· 聚焦调节难度

o 正置生物显微镜的聚焦调节相对容易,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可以快速找到样品的清晰图像。特别是在低倍镜下,聚焦过程较为简单。

o 倒置生物显微镜的聚焦调节可能会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其物镜在载物台下方,调节时需要更加小心,以避免物镜与培养容器碰撞。在高倍镜下,聚焦难度会进一步增加。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