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基于CT-1Plus的地矿稀土氧化钇含量测定方法及优势

来源: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15日 19:34  

在稀土行业中,氧化钇作为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其含量的精准测定对于稀土材料的研发、生产以及应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人工滴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难以保证。为此,本方案采用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颜色滴定模块仿人工滴定的方式,对稀土样品中氧化钇的含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行业提供一种高效、精准、可靠的检测方案。


基于CT-1Plus的地矿稀土氧化钇含量测定方法及优势

一、仪器与试剂配置

(一)仪器配置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核心仪器为CT-1Plus电位滴定仪,同时配备了高清摄像头、20mL高精度计量管以及100mL滴定杯。这些仪器的组合为精准测定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高清摄像头能够清晰捕捉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高精度计量管确保了滴定剂添加量的准确性,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基于CT-1Plus的地矿稀土氧化钇含量测定方法及优势

上海禾工全自动电位滴定仪CT-1PLUS

(二)试剂配置

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包括:

· 滴定剂:EDTA标准溶液,其滴定度为0.0489mol/L;

溶剂:纯水、盐酸;

其他辅助试剂:过氧化氢、六亚甲基四胺、抗坏血酸、磺基水杨酸、氨水、二甲酚橙、甲基橙等。

这些试剂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避免因试剂问题影响测定结果。


二、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本实验基于络合反应,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EDTA标准溶液能与稀土元素发生络合反应,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进而计算出稀土样品中氧化钇的含量。

(二)实验步骤

1. 样品前处理:取0.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20ml水、5ml盐酸以及1ml过氧化氢,将烧杯置于温热环境中使样品溶解,随后蒸至近干,再加水定容至250ml。

2. 试液准备:移取25ml上述试液于滴定杯中,加入50ml水、0.2g抗坏血酸和2ml磺基水杨酸。

3. 条件调节:向滴定杯中加入1滴甲基橙,用盐酸和氨水调节溶液至刚变黄色,然后加入5ml六次甲基四胺。

4. 滴定操作:加入3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使用EDTA标准溶液在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上进行滴定。


三、仪器参数设置

为确保滴定过程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对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了以下参数设置:

· 最小滴定体积:10μL;

· 最大滴定体积:100μL;

· 搅拌速度:200;

· 每滴间隔:1200ms;

· 终点模式:微分判定;

· 微分设置:2000。

这些参数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实验的需求,能够有效保证滴定终点的准确判断。


四、测试数据与结果

序号

样品量/mL

终点体积/mL

含量结果/%

平均值/%

1

25

9.036

99.78

99.83

2

25

9.045

99.88

基于CT-1Plus的地矿稀土氧化钇含量测定方法及优势

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试图谱


经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颜色滴定模块仿人工手动滴定测试,该稀土样品氧化钇的含量为99.83%。


五、方案优势

高效性:整个测试过程仅需3分钟,相比传统人工滴定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满足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需求。

精准性:从测试数据来看,两次平行实验的结果分别为99.78%和99.88%,平均值为99.83%,数据重复性好,准确性高,有效避免了人工滴定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自动化程度高:仪器能够自动完成滴定过程中的加液、搅拌、终点判断等操作,仿人工手动滴定的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滴定的优势,又实现了自动化,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CT-1Plus全自动电位滴定仪颜色滴定模块在稀土中氧化钇含量的测定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该应用方案操作简便、高效精准,能够为地矿、稀土行业的氧化钇含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