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版药典 0983 锥入度相关内容,相关内容如下:
适用范围:锥入度测定法适用于软膏剂、眼膏剂及其常用基质材料(如凡士林、羊毛脂、蜂蜡)等半固体物质,以控制其软硬度和黏稠度等性质,避免影响药物的涂布延展性。
测定原理:锥入度系指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在 25℃下,将一定质量的锥体由锥入度仪向下释放,测定锥体释放后 5 秒内刺入供试品的深度。
仪器要求:仪器应能自动释放锥体,即时测出锥体 5 秒所刺入深度;带有水平调节装置,保证锥杆垂直度;有中心定位装置,用以使锥尖与样品杯中心保持一致;带有升降调节机构能准确调节锥尖,使锥尖与待测样品表面恰好接触。当释放锥体时锥杆与连接处应无明显摩擦,仪器测量范围应大于 65mm。
锥体及样品杯:锥体共有三种,Ⅰ 号锥体质量为 102.5g±0.05g,配套锥杆质量为 47.5g±0.05g;Ⅱ 号锥体质量为 22.5g±0.025g,配套锥杆质量为 15g±0.025g;Ⅲ 号锥体及锥杆总质量为 9.38g±0.025g。样品杯为平底圆筒,不同型号的锥体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样品杯,推荐选用 Ⅱ 号锥体进行研究和测定。
测定前准备: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需在 25℃±0.5℃放置 24 小时后测定。可将供试品小心装满样品杯,并高出样品杯上沿约 2mm,避免产生气泡,在平坦的台面上震动样品杯约 5 分钟,以除去可能混入的气泡;也可按照标准规定将供试品熔融后,小心装满样品杯,并高出样品杯上沿约 2mm,避免产生气泡。
测定方法:在 25℃±0.5℃条件下,将样品杯置锥入度仪的底座上,调节位置使其与供试品的表面刚好接触。迅速释放锥体(应在 0.1 秒内完成下落动作)并维持 5 秒后,读出锥入深度,以锥入度单位表示,1 个锥入度单位等于 0.1mm。
结果判定:使用 Ⅰ 号锥体测定时,同法测定 3 次,结果以 3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表示。如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大于 3.0%,应重复试验,结果以 6 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表示,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6 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 5.0%。使用 Ⅱ 号锥体测定时,同法测定 3 次,依据公式 p=2r+5 将测定值换算成使用 Ⅰ 号锥体的推测值(p 为 Ⅰ 号锥体的推测值,r 为 Ⅱ 号锥体的实测值),结果判定与 Ⅰ 号锥体相同。使用 Ⅲ 号锥体测定时,同法测定 3 次,依据公式 p=3.75s+24 将测定值换算成使用 Ⅰ 号锥体的推测值(p 为 Ⅰ 号锥体推测值,s 为 Ⅲ 号锥体实测值),如单次推测值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大于 5.0%,应重复试验,结果以 6 次推测值的平均值表示,6 次推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