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式光栅尺的分辨率与测量精度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两者密切相关但存在本质区别。以下从定义、影响因素、技术实现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
一、绝对式光栅尺核心概念解析:
1.分辨率
定义:光栅尺能够区分的最小位置变化量,即相邻两个刻线之间的物理距离。
示例:若分辨率为1μm,表示光栅尺可检测到1μm的位移变化。
技术基础:由光栅栅距决定。例如,栅距为20μm的光栅,通过细分技术(如4倍细分)可将分辨率提升至5μm。
2.测量精度
定义:实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示例:标称精度为±1μm,表示测量结果可能在真实值±1μm范围内波动。
关键限制:受光栅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环境因素(温湿度、振动)等影响。
二、绝对式光栅尺分辨率的实现机制:
1.光栅原理
物理栅距:光栅上均匀分布的刻线间距,决定基础分辨率。
细分技术:通过光电信号插值将栅距分割为更小单位。
2.信号处理
莫尔条纹效应:主光栅与指示光栅叠加形成放大的莫尔条纹,提升电子判别精度。
IC芯片与算法:内置电路对原始信号进行细分和噪声滤波,输出高精度脉冲或数字信号。
三、绝对式光栅尺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1.系统误差
光栅制造误差:刻线均匀性、直线度偏差会导致周期性误差。
安装误差:光栅尺与运动轴不平行、夹紧变形等引入阿贝误差。
标定误差:校准时参考基准的精度限制。
2.环境误差
热膨胀:光栅材料(如玻璃、钢)与被测件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温度每变化1°C可能产生±0.01μm/m的误差。
振动与加速度:动态测量中,光栅抖动或信号延迟可能导致±0.1μm级误差。
3.电子噪声
信号采集电路的噪声、电源干扰等会降低信噪比,影响低位比特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