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推荐:气相|液相|光谱|质谱|电化学|元素分析|水分测定仪|样品前处理|试验机|培养箱


Ky开元集团>技术中心>其他文章>正文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金属材料韧性评估进阶:悬臂梁冲击试验的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来源:苏州科准测控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14日 10:51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准确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对于产品设计和安全应用至关重要。金属悬臂梁摆锤冲击测试(Izod Impact Test)作为一种经典的冲击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层合结构的韧性评价。

本文科准测控小编将系统介绍金属悬臂梁冲击测试的基本原理、国际国内标准体系、测试仪器构成以及标准操作流程,并特别关注该方法在纤维金属层板层间断裂韧性测试中的最新应用(GB/T 41738-2022),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指南。

一、测试原理

金属悬臂梁摆锤冲击测试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测量摆锤冲击试样前后势能差来确定试样断裂吸收的能量。当摆锤从一定高度释放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冲击试样导致断裂后,剩余动能使摆锤继续摆动至一定高度。通过测量这个高度差,可以精确计算出试样断裂吸收的能量值。

在悬臂梁构型中,试样垂直固定,一端被刚性夹持,另一端自由悬垂。缺口精确加工在距自由端28mm处,并朝向摆锤冲击方向。这种构型使得固定端承受及高的弯矩和剪力组合作用,形成典型的静定结构。由于悬臂效应,缺口位置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促使裂纹在受控位置萌生和扩展。

 

二、测试相关标准

国际标准:ISO 180、ASTM D256

国内标准:GB/T 1843、GB/T 2611

试样尺寸:75×10×10(长度含夹持段)

缺口要求:V型缺口,距自由端28mm

特殊标准扩展:断裂韧性测试,GB/T 41738-2022 采用单/双悬臂梁(SCB/DCB)测定纤维金属层板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IC)

标准对比要点

image.png 

三、测试仪器构成

1、金属悬臂梁摆锤

image.png 

四、标准测试流程

步骤一、试样制备

尺寸加工:按照标准要求精确加工试样至75×10×10mm(长度含夹持段),长度公差±0.5mm,厚度公差±0.2mm

缺口加工

使用专用缺口铣刀加工V型缺口(45°±1°)

缺口根部半径0.25±0.05mm

缺口深度2.0±0.2mm

缺口中心距自由端28±0.5mm

表面处理:去除加工毛刺,缺口根部不得有可见划痕

步骤二、设备准备

1. 检查摆锤是否自由悬挂,确认指针归零

2. 使用标准试样进行预测试,验证设备状态

3. 校准能量刻度,确保摩擦损失补偿正确

4. 设置冲击速度为3.5±0.1m/s(对应摆锤提升角度约150°)

步骤三、试样安装

1. 将试样垂直插入夹具,确保wan全贴合定位面

2. 使用扭矩扳手紧固夹具(推荐扭矩15-20N·m)

3. 通过光学对中仪确认缺口中心线与冲击刃重合

4. 检查试样自由端与摆锤运动轨迹无干涉

步骤四、测试执行

1. 提升摆锤至规定起始角度并锁定

2. 清空测试区域,关闭防护罩

3. 释放摆锤进行冲击,自动记录断裂能量

4. 捕捉试样断裂后的摆锤最大扬角

步骤五、数据采集与分析

1. 能量计算

ASTM标准:E = (初始势能 - 剩余势能 - 摩擦损失)/试样厚度

ISO标准:E = (初始势能 - 剩余势能 - 摩擦损失)/缺口下剩余面积

2. 结果判定

检查断裂面形貌(wan全断裂/部分断裂/未断裂)

剔除异常数据(如试样未wan全断裂或飞出)

计算至少5个有效试样的平均值

3. 扩展分析(针对GB/T 41738-2022):

绘制载荷-位移曲线

计算裂纹扩展能量率GIC = 3Pδ/2ba
P:载荷,δ:位移,b:试样宽度,a:裂纹长度)

步骤六、测试报告

完整报告应包含:

材料信息和试样批次

测试标准和方法(如ASTM D256方法A)

测试环境(温度23±2℃,湿度50±5%)

每个试样的冲击能量和单位值

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断裂面形貌描述(必要时附照片)

任何偏离标准的情况说明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有关于金属悬臂梁摆锤冲击测试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悬臂梁摆锤冲击仪、悬臂梁冲击强度测试、实验步骤、实验报告、试验计算公式,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操作视频、使用方法、检定规程、怎么读数、图片、原理、操作规程、摆锤能量和功能,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操作方法、检定规程、使用视频、怎么读数、操作规程和工作原理等问题,欢迎您关注我们,也可以给我们私信和留言,科准测控技术团队为您免费解答!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