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输液袋作为药品运输与储存的核心载体,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插入点(注药点或穿刺部位)的密封性能尤为关键——若密封失效,不仅会导致药物泄漏,更可能引发污染风险,威胁治疗有效性。NYQ-01包装耐压试验机凭借其高精度、多功能的特性,成为评估输液袋插入点不渗透性的核心设备,为医疗包装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行业背景:标准驱动下的测试需求升级
根据中国药典及YBB标准体系(如YBB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膜袋》),输液袋插入点需通过严格的不渗透性测试。例如,标准要求穿刺部位在20kPa内压下维持15秒无泄漏,且拔出穿刺器后需再次通过相同压力测试。这一要求源于临床场景的模拟:输液过程中,袋体需承受输液泵压力、重力作用及穿刺操作带来的机械应力,任何密封缺陷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NYQ-01试验机的设计直接对标行业标准,其压力范围覆盖0-600kPa(可定制),精度达1级,可精准模拟临床压力环境。例如,在测试五层共挤输液膜袋时,设备可按YBB标准施加20kPa内压,并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穿刺部位形变与压力波动,确保测试结果符合法规要求。
二、技术原理:双模传感与智能分析的融合
NYQ-01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力值-气压双传感系统与智能分析模块的协同工作:
双模测试能力:设备支持内压法(向袋内充气加压)与外压法(通过压板施加外力)两种模式,可覆盖不同材质输液袋的测试需求。例如,对于软质PVC输液袋,内压法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而对于硬质聚丙烯输液瓶,外压法则能精准评估瓶体抗变形能力。
动态数据采集:测试过程中,设备通过力值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同步采集数据,采样频率达1000次/秒,可捕捉微米级形变与千帕级压力变化。例如,在穿刺器拔出瞬间,传感器能记录密封件恢复过程中的压力衰减曲线,为评估密封弹性提供依据。
智能评估系统:内置算法可自动计算破裂压力、形变量等关键指标,并与标准阈值对比生成测试报告。例如,若穿刺部位在15秒保压期内形变量超过0.5mm,系统将自动判定为不合格,并标注具体失效位置。
三、测试流程:从样品制备到结果判定的全链条控制
以五层共挤输液膜袋为例,NYQ-01的测试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样品准备:选取无缺陷的成品袋,注入模拟药液(如生理盐水)至标称容量,排除袋内空气后密封。
穿刺操作:使用符合YBB标准的金属穿刺器(直径1.2mm)以90°角刺入插入点,保持5秒后以200mm/min速度拔出,模拟临床注射动作。
加压测试:将样品置于设备测试平台,启动内压模式,以2kPa/s速率升压至20kPa,维持15秒。此过程中,传感器实时监测穿刺部位周边压力分布,若出现压力骤降(>0.5kPa/s)则判定为泄漏。
二次验证:拔出穿刺器后,重复加压测试,验证密封件自我修复能力。若两次测试均无泄漏,且形变量≤0.3mm,则判定样品合格。
NYQ-01包装耐压试验机不仅是输液袋质量控制的“守门人”,更是医疗包装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其通过精准模拟临床场景、量化评估密封性能,为患者用药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技术屏障。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