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准前准备?
环境条件?
温度控制在20±5℃,湿度≤85%,避免强磁场或振动干扰?。
确保通风良好,无其他气体干扰(如CO、甲烷等)?。
标准气体选择?
使用已知浓度的CO?标准气体(如500ppm、2000ppm、5000ppm等),浓度需覆盖仪器量程?。
标准气体纯度≥99.9%,钢瓶压力需稳定在0.4-0.5L/min流量?。
设备检查?
检查气路连接是否漏气,传感器表面无污染或堵塞?。
开机预热至少5-30分钟(依型号不同),确保仪器稳定?。
二、校准步骤?
1. 零点校准?
通入零气(如高纯氮气或清洁空气),待读数稳定后,通过菜单或按键进入零点调整模式?。
手动或自动将显示值调整至“0”,保存参数?。
2. 跨度校准?
连接标准气体钢瓶,流量调至仪器要求范围(通常0.4-0.5L/min)?。
待读数稳定后,对比标准气体浓度值,通过量程调整功能修正偏差?。
示例:若标准气体为2000ppm,仪器显示1950ppm,则需校准至2000ppm?。
3. 多点校准(可选)?
使用2-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建立线性校准曲线以提高精度?。
三、校准后验证?
功能测试?
通入中间浓度气体(如1000ppm),验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通常±2%FS)?。
检查报警阈值设置(如1000ppm触发报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记录与维护?
记录校准时间、气体批号、环境参数及调整值?。
清洁气路及传感器,建议每3-6个月校准一次,高频率使用需缩短周期?。
四、特殊校准方法?
上位机软件校准?:部分设备支持通过通讯协议远程调整参数?。
化学吸收法验证?:使用标准溶液对比结果,适用于实验室环境?。
注意事项?
禁止在校准过程中断电或中断气体供应?。
不同品牌仪器操作界面差异较大,需参照说明书调整(如长按K5/K6键进入校准模式)?。
若多次校准后误差仍超标,需检查传感器寿命或硬件故障?。
通过规范校准可确保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精度,建议优先采用标准气体法(NDIR技术)?,复杂场景可结合多点校准优化数据可靠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