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的详细使用方法,包含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维护建议,适用于实验室或粮食加工企业:
一、仪器组成
主机(图像采集系统)
样品盘(放置大米样品)
显示屏/软件界面(数据分析)
校准工具(标准色卡、标定板)
二、操作步骤
1. 前期准备
样品处理:
取代表性大米样品(约100g),去除明显杂质。
样品需在恒温恒湿环境(如25℃、50%RH)平衡30分钟。
仪器校准:
开机预热10分钟,使用标准色卡校准颜色分析模块。
通过标定板校准图像分辨率(如像素/mm)。
2. 样品放置
将大米均匀平铺在样品盘上,避免颗粒重叠。
单层分布最佳(确保每粒米均可被摄像头捕捉)。
3. 图像采集
关闭样品舱门,启动自动拍摄(避免环境光干扰)。
高清摄像头采集大米正反面图像(部分型号支持多角度拍摄)。
4. 参数分析
软件自动检测以下指标(需预设检测标准如GB/T 1354):
垩白度(白垩面积占比)
碎米率(碎粒长度/完整米粒比例)
粒型(长宽比、均匀度)
黄粒米/异色粒(颜色识别)
手动复检:可对误判颗粒进行人工修正。
5. 数据导出
生成检测报告(PDF/Excel),包含:
各指标数值、合格率、等级判定(如一级/二级)。
样品图像存档(便于追溯)。
三、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避免强光直射,建议在暗室或遮光环境下操作。
温度10~40℃,湿度<80%。
样品要求:
样品量需一致(如每次100g),确保数据可比性。
潮湿或黏连样品需先烘干处理。
仪器维护:
每日使用后清洁样品盘(软毛刷)。
每月校准一次摄像头和光源。
四、常见问题解决
误差大:检查是否校准失效或样品分布不均。
软件卡顿:关闭其他程序,更新驱动或联系厂家。
异色粒漏检:调整颜色敏感度阈值。
五、应用场景
粮食收储:快速分级定价。
加工企业:监控抛光、色选工艺效果。
质检机构:执行国家标准(如GB 1354-2018)。
如需具体型号的操作视频或软件教程,可提供仪器品牌进一步指导!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