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磷酸盐在线分析仪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中的磷酸盐含量检测。以判断除磷的效果。
因为目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所以在污水厂中除磷工艺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 段,其除磷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排放水的磷含量是否能够符合国家标准。污水中的磷有很 多存在形式,但主要为正磷酸盐PO34—-P、聚磷酸盐和有机磷。进入处理厂的污水中,绝大部分聚磷酸盐和有机磷被水解或者矿化成了PO34—-P。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磷和聚磷酸盐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后,也将被矿化成PO34—-P。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在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管理中发现一类特殊的兼性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10 %,有时甚至高达30%,而一般的细菌体内的含磷量只有2%左右,因此这类细菌被称为聚磷菌,并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中用来除磷。其除磷的原理就是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情况将体内储存的聚磷酸盐以PO34—-P的形式释放出来,以便获得能量。在好氧状态下,“饥饿”的聚磷菌将体内储存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同时将水体中正磷酸盐PO34—-P超量摄取,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样就将水中的磷转移到聚磷菌体内,然后通过控制排泥,将含磷的剩余污泥(污泥烘干机)排放,也就实现了水中除磷的目的。
为了保证A-O生物除磷工艺的运行效果,除了要控制好溶解氧的多少、回流比、剩余污泥(污泥烘干机)排放量等参数外,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在好氧段检测正磷酸盐的含量,以便对聚磷 菌的状态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