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首页>资讯中心>时事热点>正文

世界首项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发布
2025年07月18日 10:36:01 来源:Ky开元集团 点击量:2337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有助于推动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是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领域首项国际标准,将为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规范指引。
 
  近年来,伴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然而,其对电池能量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硅基负极材料凭借其理论比容量超过传统石墨材料十倍以上的显著优势,成为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解决方案。
 
  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为216万吨,中国作为该材料最大的生产国,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8.5%。其中,以硅基负极材料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且随着电池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提升。
 
  据预测,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提供指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全球材料研发、电池生产、终端应用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衔接与融合发展。
 
  据悉,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二,在国内新车销量中占比达40.9%。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1.2%,4月单月零售渗透率更是回升至51.5%,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高达73%。从2020—2024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58.2%,动力电池成本年均下降9.5%,市场化驱动力量已占据主导。
 
  通过这一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全球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将有更加明确的指导和参考,有助于推动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新型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
 
  素材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水系准固态锌离子电池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林华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采用了亲锌增...
    2025-06-25 10:50:56
  •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高性能液流电池用超薄聚合物膜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研发出厚度仅为3微米的高稳定性超薄聚合物膜材料,将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提升至300...
    2025-06-23 11:42:52
  • 大连物化所发现光电-热电耦合效应可提升太阳电池效率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DNL16)李灿院士团队提出了光电-热电双效应耦合的思路,并发现了光伏效应与热电效应的耦合机制,实...
    2025-06-19 13:45:14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再获突破 昆明理工大学带来全新成果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江照教授和何冬梅教授团队在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上...
    2025-06-17 17:23:32
  • 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473GWh,同比增长68%

    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1-4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473GWh,同比增长68%。
    2025-06-16 11:14: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