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开元集团首页>资讯中心>政策法规>正文

预计突破30项以上数字计量关键核心技术 计量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方案发布
2025年06月05日 10:14:51 来源:Ky开元集团 点击量:4282

《计量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方案》指出预计到2030年,重点突破30项以上数字计量关键核心技术,研制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计量装置,培育80家左右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心,建立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5家智慧计量实验室,建成10个以上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挖掘和推广200个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

  数字化计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显著提升计量过程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数字化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碳排放等领域实现全程监控。我国《计量发展规划》明确将数字化作为战略方向,这正是顺应技术革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必然路径。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计量数字化转型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强计量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对接,以计量数字化和数字计量化为目标,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测量基础。
 
  《方案》提出,到2030年,重点突破30项以上数字计量关键核心技术,研制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计量装置,培育80家左右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心,建立国家计量数据中心,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5家智慧计量实验室,建成10个以上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挖掘和推广200个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计量数字化和数据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更加健全,数字化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初步建立,计量技术机构数字化实力不断增强,新研制10项以上相关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方案》部署12项主要任务,预期形成28项成果。在计量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加强计量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数字化建设,提升计量仪器设备数字化水平,提升计量测试全过程数字化水平。在计量数据层面,强化计量数据积累与应用,释放民生计量数据应用效能,提升产业计量数据应用深度,加强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心建设,完善计量数据技术规范体系,强化计量数据安全管理和数据流通利用,加快标准参考数据建设和管理,支撑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测量活动提供基础“源数据”。
 
  今年3月,国际计量局举办计量与数字化论坛,提出计量正在向完全数字化测量生态系统转变。计量数据是通过测量工具获得的量化数值信息,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靠性和可溯源性,广泛应用于科学、工业及日常生活。发布《方案》是我国紧跟计量国际发展态势和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计量由“器具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加速计量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进程。
关键词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 【会议回顾】分论坛八:实验动物技术

    2025年7月10日,第十五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技术发展研讨会“分论坛八:实验动物技术”在西安隆重举行。
    2025-07-15 16:41:39
  • 中国人民银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

    央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25-07-15 14:47:06
  • 全球首个AI智能体安全测试标准发布

    AI STR系列新标准《AI智能体运行安全测试标准》正式发布,目前,部分标准的测评与认证已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
    2025-07-15 14:40:24
  • 预算6280万元 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采购一批仪器设备

    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的预算为6280万元,项目编号为ZKQ2025-010201281ZF(H)。
    2025-07-15 14:30:39
  • 净利润预增142%!海能技术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2025年上半年海能技术“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通用仪器”四大系列产品收入均实现增长,预计公司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
    2025-07-15 13:27:09
  • 286项!湖南省科技厅发布第一批科普项目立项通知

    日前,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经申报推荐、评审论证、会议审定、项目公示等程序,确定2025年度湖南省科普项目(第一批)共立项286项。
    2025-07-15 10:37:39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Ky开元集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Ky开元集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Ky开元集团)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